九十八岁的快乐“候鸟”刘纯
魏广悦
一
阳光灿烂,蓝天清澈,白云悠悠,椰风习习。
这里是海南省东方市山海湾小区。我和刘老坐在凉亭里闲聊。映入眼帘的是婆娑的绿树、怒放的鲜花。
眼下已是农历冬月,再过几天就是数九天了。此刻,远在佳木斯的朋友们正在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妖娆风光。
无论是身居北国还是来到南方,难说哪儿好哪儿孬,各有各的乐趣,关键在于心境,“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定风波》)。
刘老的大名叫刘纯,是位离休新闻工作者,马上就要迈入98岁的门槛了。正如他自己所述:“心脑血管无异常,耳聪目明记忆强。既不咳嗽也不喘,口齿伶俐精神旺。”
这是刘纯第五次来海南岛过冬了。
头几年,他还在小区的游泳池内一展身手,引得众人啧啧称赞,有人叫他“老寿星”。
从去年开始,小区物业出于安全考虑,不让年岁大的老人进游泳池了。以往在松花江上劈波斩浪的刘老,为此多多少少有些懊恼。不过,他也理解人家的一片好心。
如果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他每天早晨去火车站广场溜达两个小时左右。吃完儿子、儿媳妇做的可口早餐,或背诵一首古诗,或用手机写点东西,以此锻炼脑力;同时坚持自我按摩理疗。午饭后眯瞪一小觉,再出去散散步,同小区内的老人们天南海北地侃大山——“天天来个小聚会,打个哈哈凑个趣。回家喝点宽心酒,越活越觉有滋味。”
前年96岁时,刘老自己用手机打字,出了一本诗文集《诗染晚霞红》,书中收录了多首诗词、30余篇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他近年撰写的。我在本文中摘引的诗句除了标明出处者,皆来自此书。
俗话说“人老是一宝”。更何况,这是一位年近百岁、身体硬朗的老人。他的经历、他的话语,说不定就会让谁得到有益的启迪。
二
老寿星年轻时的身体可不行。
26岁那年,刘纯在一座边陲小镇的中心校当教导主任。有一天工作加班,他半夜回到家突然间得了急病,难受得折腾半宿,第二天一度神智不清。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十几天的工夫,人就瘦得像个“木乃伊”。一位老中医悄悄地对他舅舅说:“脉都散了,准备准备吧。”
也是命不该绝。老妈和妻子找人给他治疗一段时间,居然逃过了“鬼门关”。
年前后,刘纯三十六七岁,本应是身强力壮的年龄,可肩周炎、气管炎、腹膜炎、阑尾炎等疾病却铺天盖地般袭来。特别是胃病的困扰,令人苦不堪言。他回忆说:“当时我什么也吃不下去,哪怕是喝点一个粒儿跟着一个粒儿跑的小米粥,胃都疼得受不了,几乎达到绝食的状态。”医院没少跑,药物没少吃,偏方没少用,就是不奏效,“瘦得皮包骨,两腿像麻杆儿”。他觉得自己恐怕“连50岁都活不过去”。
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纯从桦川县调入位于佳木斯市的合江日报社当编辑。终归是城里人见多识广,不少同事都劝他锻炼锻炼身体。刘纯也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身体非垮不可,逼上梁山,就试一试吧。
从此,他下夜班吃过早饭,就来到报社附近的西林公园锻炼身体。起初是慢跑、做操,随后是学练打拳、舞剑。越学越有兴趣,越练越有精神头儿,病情逐步好转,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再后来,他又学习游泳,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
刘纯做事有韧劲,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无论是下乡采访还是外出公差,锻炼身体几十年如一日,风雨不误,走到哪儿就在哪儿锻炼。
离休之后,时间充裕了,刘纯被推选为西林公园晨练辅导站的站长兼辅导员,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学五禽戏,跳迪斯科,做快乐舞步健身操,扭大秧歌。领操领舞,他干了26年,一直到88岁才辞掉站长职务,大家又非选他当顾问不可。
老伴儿过去身体也不太好,他就拉着她去参加晨练。日久天长,俩人互相督促,坚持锻炼,都尝到了甜头。人们称赞他俩是晨练场上的“一对老鸳鸯”。
热爱生活的刘纯还到全国各地旅游,寻访历史古迹,欣赏山河美景,撰写了《上庐山》《登泰山》《攀华山》《卢沟桥走笔》《西安访古》《天池留在记忆中》等诗歌和游记,抒发情感,身心受益。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刘纯“先后七次动手术,也未拉瘫不倒翁”。将近80岁那年,他医院,冒着风险做了右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主治医生贾深汕教授说:“你体质好,手术成功沾了很大的光。回去休养一段时间,还得坚持锻炼,活到百岁没问题。”
有不少人向刘老讨教长寿秘诀,他回答道:“锻炼。”半个世纪锲而不舍地坚持,将一个病包子锻炼成为老寿星,给人以启示。
其一,得了病不要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一边积极治疗,一边采用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方式。
其二,锻炼身体应当循序渐进、运动适度,不能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其三,无论采取何种锻炼方式,都必须持之以恒,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四,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寻求快乐,效果最好。“以动健身,锻炼体魄;以乐调神,笑口常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譬如,集体在音乐的伴随下翩翩起舞、走快乐舞步,既运动又快乐,不就两全其美吗?
三
健康长寿当然不能光靠锻炼。如今许多人都知道,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刘老对此很是认可。他写道:“从不吸烟肺腑清,饮酒只喝一两盅。垃圾食品莫入口,荤素搭配淡而精。粗粮细做八分饱,鱼蔬奶蛋粥养生。常品茶香润五脏,调整心态要平衡。”
对于一般人来说,最难做到的大概就是“心理平衡”。
人生之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生活苦点、工作累点倒还都能扛过去,难以忍受的人际关系的困扰。俗话说“气大伤身”,可一旦遭受到别人欺负、嫉妒、暗算、陷害,怎么办?
性情懦弱,忍气吞声,把怨气、怒气都憋在自己肚子里,不仅损害身体,而且容易得抑郁症。
性情暴躁,遇到此类事儿沾火就着、不计后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理变成无理。
谁都明白,最明智的选择是遇事冷静、控制情绪,“莫生气,气出病来没人替”。然而,在我们身边,能有几人做到这一点呢?
走过漫漫人生路的刘纯,也遇到过被人嫉妒、暗算乃至陷害等磨难,“喜怒哀乐常困扰,苦辣酸甜到白头”。他的性情耿直,“脾气有点暴”,不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敢于据理力争,把心中的委屈、冤屈发泄出去。譬如,对于拖欠多名离休编采人员工资一事,他几次执笔给上级领导写信反映情况,终于讨回了公道。最难得的是,刘纯能够掌握好“度”。毕竟是有理想、有知识的人,他无论怎么发火,都不会失去理智,坚持摆事实、讲道理。
看来,心态平衡未必是一味忍让。
当然,若能修炼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宋·苏洵《权书》)的程度,是最好不过了。
人到老年,性情也会发生变化。刘老在诗中写道:“人老顺自然,坦然过山川。寻求欢与喜,丢掉愁和烦。”“不要瞅啥不顺眼,极目千里向前看。平心静气心情好,胸怀豁达度晚年。”有医学专家把睡眠比做“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有好心态才有好睡眠,这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
四
夫妻恩爱、子女孝顺的和睦家庭,是老人健康长寿的沃土。刘纯好福气,很幸运,这两条都占了。
他的老伴儿叫白玉琴。俩人风雨同舟、恩恩爱爱,牵手走过了74载人生之路。
结婚之后,刘纯挺长时间都是在外地工作,贤惠的妻子不仅扛起了家务活,拉扯儿女,还要去田地里春耕播种,薅苗拔草,收获庄稼。婆婆年迈体弱,多病缠身,白玉琴像侍候亲妈一样照料老人,洗洗涮涮、梳头擦脚、倒痰盒等等,从不厌烦。刘纯曾经写诗赞誉妻子:“老伴为人好心肠,替夫尽孝养老娘。犹如婆母亲生女,左邻右舍皆赞扬。”
“赡养婆母恩泽重,抚育子女情意浓。”刘纯对妻子有爱心更有深情,夫妻俩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两根枯藤枝蔓连,互缠互绕七十年。虽然不是同根生,相濡以沫不了缘。”
刘老的子女都很孝顺。小儿子刘冷冰、孙玉波夫妇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平素从各方面细心照料老人,更是让老两口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特别是当白玉琴重病卧床时,刘冷冰不辞辛劳,精心照料。刘老写了《孝子情》和《为儿点赞》,夸奖道“孝顺儿子冷冰,深知养育之恩。守在老母床前,精心护理无声”,为“久病床前有孝子”而颇感欣慰。
在老伴儿得重病时,刘老写了一首《拉住你的手》;老伴儿病逝后,他又写了《诀别触心灵难舍不了情》等,令人动容。
事实上,刘纯本人就是一个大孝子。他念念不忘,父亲去世较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弟姊妹抚养成人,“春蚕到死丝方尽,为儿为女忙一生”。他把母亲的教诲归纳为“男儿好汉,勿生邪念”“堂堂做人,信义当先”“为国尽职,不愧苍天”,牢记在心,身体力行。
母亲留下的一张老照片,刘纯在身边珍藏了八九十年,摆放在床头。他年岁愈大,对母亲愈加怀念。“高堂辞世数十年,儿近九旬常思念。母爱如山恩难报,化做小草护碑前。”年,94岁的刘老在《佳木斯日报》发表怀念母亲的文章,把母亲的这幅照片比喻为自己的护身符、保护伞、指路灯、引航船,写道:“我愿化做石子,给妈妈铺路;我愿化做小草,护妈妈碑前;我愿化做春风,让妈妈纳凉;我愿化做阳光,为妈妈送暖。”思念母亲的一片真挚情感跃然纸上。
五
刘纯是个懂得感恩、有情有义的人。他感恩于父母辛勤培育自己成长,感恩于共产党和新社会,感恩于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在旧社会饱受苦难折磨的刘纯,由衷地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将一腔家国情怀化做努力工作的激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即便是在离休之后,依然是两耳犹闻天下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复兴之路》《中华正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开放又杨帆》《歌颂祖国》《中华儿女立潮头》《万岁中国》《责任在肩》《抗震救灾》《南水北调》《西昌航天人》等,都是他八九十岁以后的诗作,拳拳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心地善良的刘纯,刚参加工作走上教学岗位时,就尽力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悠悠70多年过去了,他的学生孙海宏还在报纸上发表一首《满江红》,祝贺恩师九十寿辰:“遥遥往事,最难忘,恩师刘纯。昔少年,放学途中,骤雨倾盆。后有追者无二话,背我径奔他家门。师母亲,惊呆陌生客,美绝伦。课堂上,敬业勤,课堂下,乐助人。怀一腔热血,爱国爱民。豪情恰似松江水,狂泻笔端著诗文。行善举,心安必长寿,贺九旬。”
张双奎也是刘纯曾经救助过的学生,年病逝。刘纯闻讯,十分悲伤,写诗悼念:“回忆当年师生情,老夫含泪心已碎。”
年轻时,他虽然体质较差,但始终热心助人。一次去离家里的饶河县采访,刘纯在途中三次给老年人让座,自己虽然“站得腰酸腿发木,依然感到很欣慰”。“上了单位光荣榜,《党的生活》载详情。”还有一次,刘纯去依兰县采访,返回途中遇上了下大雨。倒车时,他蹚水背着一位农村老大娘上了客车,到了佳木斯又送老人去火车站。可是,火车已经开走了,“老人哭得泪成行”。他把老大娘领到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送老人上了回家的客车。
刘纯与人相处实实在在,以诚相待重情重义,而且愈老情愈浓。
在桦川日报社工作时的老同事刘汉武夫妇欣逢钻石婚,他写诗祝贺道:“事业有成功名就,光明磊落度人生。灿烂夕阳无限美,延年益寿攀高峰。”
他问候在合江日报社工作时的好友杨立标:“耄耋之年分两地,通过信息传友情。”
老朋友张连翼出本诗集,他称赞道:“朴实无华文笔美,海阔天空思路宽。”“文字精炼善用典,引人入胜有诗魂。”
他从海南回到佳木斯,与在游泳中结识的老友李世荣、李长荣、李香阳、李浩维、曹书铭等“举杯共饮话友情”。
在晨练中交下的朋友孙中孚去大连女儿家,他依依不舍:“握手相别热泪流,不知何日再相逢。”
来海南过冬的这几年,在闲聊中他又有了许多新朋友。他赞扬袁克俭夫妇“相濡以沫六十载,天赐良缘老鸳鸯”,称誉张彦鹏夫妇“俦侣互敬亲如蜜,风雨同舟终身情。尊老爱幼家风好,德高望重老寿星”。
年岁大了,一些老朋友相继驾鹤西游,让刘老感伤。曲国祥是他80年前的同学,“惊闻国祥离世,顿感精神压抑。心心相印同学,令吾含泪啜泣”。孙志信是他70多年前的同乡好友,“志信先我去黄泉,含泪追忆患难情”。王景兴是他的老同事,“老友撒手别人寰,老夫洒泪如失魂”。他对自己年轻时的入党介绍人吕纯义、李春生至今难忘,“每每想起二位友,深深怀念思故人”……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一定道理。从刘老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老人。他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对不良现象敢于鞭挞。《为啥你要贪?》《给贪官画像》《巨贪图》《落深渊》等都是反贪诗歌,他痛骂贪官“狼心狗肺贪脏钱”“原形毕露吸血虫”,呼吁“惩治腐败,绝不姑息”“铲除大毒瘤,拯救我中华”,充满正气,让人痛快淋漓。而《黑心子女》《轮流养妈》《你咋不养妈?》《孝的较量》等,则是对不赡养老人者的斥责。
尽管古往今来的人群中、特别是职场上都不缺奸佞小人,但社会上毕竟好人多;虽然生活中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能让人看到希望。尤其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安宁。“大千世界美,让人太留恋。”刘老知足常乐,热爱生活,自信“黄昏胜似朝霞美”。在他的眼中,处处皆有美,写《农家乐》》《杏花开》《四季景色》《田园赋》《秋风颂》《咏雪》《咏快乐舞步》,看《老张下棋》《老张玩牌》《老汉对弈》,真是自得其乐。“余生岁月虽短暂,但要活得更开心。”
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心情舒畅,开心快乐的人容易健康长寿。
年,刘老写过一首打油诗《凑个整》:“我的年龄九挂零,众人夸我老寿星。再活几年凑个整,你说可能不可能?”就凭这心态、这体质,活过百岁没问题。
祝福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经编辑部编委会研究决定《荒土文学》编辑部拟在全国各省市设驻地分部,聘请有事业心,组织能力强,优秀文学创作的有识之士担任编辑部负责人。
《荒土文学》欢迎诸位作家诗人投稿,作品体裁不限:(小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游记、杂文字内、诗歌三首、微诗八首)。
作品提供电子版,来稿请使用word文档编排文本格式,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5磅,并附作者简介(笔名),将文字放到一个文档内及作者照片、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以附件方式发至投稿邮箱huangtuwenxue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