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 病情诊断 >> 肠道疾病讲义二

肠道疾病讲义二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0.html

第七节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上所有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1.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包括:①新生物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②非肿瘤性息肉,又分为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颗的息肉成为息肉病。肠息肉病包括: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②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③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Gardner综合征)。

例70~72共用选项

A.交界性肿瘤B.早期癌C.良性肿瘤D.恶性肿瘤E.癌前病变

结、直肠家族型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于

仅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胃肠癌称

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

直肠息肉中癌变倾向最大的是

A.管状腺瘤B.绒毛状腺瘤C.增生性息肉D.炎性息肉E.幼年性息肉

下列哪种疾病与结肠癌关系最密切

A.回盲部结核B.家族性结肠息肉病C.溃疡性结肠炎D.血吸虫肉芽肿E.克罗恩病

1.肠道刺激征: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

2.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

1.首选:直肠指诊。

2.确诊:结肠镜。

息肉类型

治疗方式

炎性息肉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症状不明显的增生性息肉无需特殊治疗

带蒂的息肉

内镜下摘除或圈套电灼切除

直肠上段腺瘤及早期直肠癌

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局部切除

直肠下段息肉

扩肛后拖出,经肛门切除

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或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开腹行根治性手术

家族性息肉病首选的治疗是

A.内镜下摘除B.内镜下圈套电灼切除C.开腹手术D.肛门镜下显微手术E.扩肛后拖出手术

对于直肠内高位带蒂息肉,最适合的去除方式是

A.经肛门用丝线从根部结扎切除B.腹腔镜直肠部分切除C.剖腹行局部切除术

D.经肛门用血管钳钳夹切除E.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男,16岁。腹痛、腹泻、消瘦3年。腹部阵发性疼痛,大便3~4次/日,伴黏液和血。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查体:营养不良,贫血貌,腹平软,下腹部有轻压痛。结肠镜检查见结肠内全部布满息肉,直肠病变轻。最佳手术方式是

A.单腔回肠造瘘术B.结肠次全切除术C.全结肠切除、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

D.电灼摘除息肉E.经腹会阴联合全结直肠切除术

第六章阑尾炎

第一节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为特征性表现。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1.阑尾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

2.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分支,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出现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

3.阑尾静脉汇入门静脉,阑尾炎症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及黄疸。

4.支配阑尾的神经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由内脏小神经、腹腔丛传入,阑尾炎发病初期表现为脐周牵涉痛。

阑尾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在

A.脐横线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B.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内1/3处C.右腹股沟中点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

D.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E.位置不定,经常变异

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腹腔丛和

A.内脏小神经B.第10胸神经C.第12胸神经D.内脏大神经E.第1腰神经

1.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滤泡增生,见于60%的患者。阑尾管腔堵塞后,阑尾黏膜继续分泌黏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阑尾先天畸形、过度扭曲、管腔细小等。

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是

A.阑尾管腔阻塞B.阑尾壁受粪石压迫缺血C.细菌毒力D.淋巴管阻塞E.免疫力低

女,30岁。转移性右下腹痛5天,加重伴胃寒、发热2天。查体:全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麦氏点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细菌培养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A.粪链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变形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大肠埃希菌

分型

病理改变

临床发展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阑尾管腔阻塞,病变早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

炎症加重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

病变进一步加剧,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

阑尾周围脓肿

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

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男,32岁。腹痛伴恶心6天。3小时前脐周疼痛伴呕吐,继而右下腹疼痛逐渐加剧。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直径约5cm肿块,界限不清,有明显触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B.克罗恩病C.阑尾周围脓肿D.溃疡性结肠炎E.直肠癌

男,28岁。腹痛伴呕吐8小时,起初疼痛在脐周,继而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既往无腹痛与便血史。查体:全腹紧张,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麦氏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脓性液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克罗恩病穿孔B.阑尾炎穿孔C.肠套叠坏死D.肠伤寒穿孔E.胃穿孔

男性,63岁。腹部疼痛8天,以右下腹为重,伴呕吐。查体:急性病容,右下腹饱满压痛,肌紧张。腹部透视可见少量气液平面。最可能的诊断为

A.阑尾周围脓肿B.急性肠梗阻C.急性胰腺炎D.急性胆囊炎E.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关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转移性腹痛B.肝下区阑尾炎可刺激泌尿系统引起血尿C.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腹痛

D.阑尾穿孔后腹痛可暂时减轻,体温下降E.出现轻度黄疸表明同时合并胆管结石

1.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腹痛出现在上腹或脐周(牵涉痛),数小时后才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70%~80%的阑尾炎患者会出现转移性腹痛。

2.全身症状:早期有乏力、头痛等。

急性阑尾炎患者,当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已出现发热B.有白细胞显著升高C.已有脐周压痛反跳痛

D.脐区及右下腹出现压痛反跳痛E.压痛已固定在右下腹

下列关于阑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B.阑尾组织中有丰富的淋巴滤泡

C.阑尾炎发作时脐周痛属于内脏性疼痛D.成人切除阑尾将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

E.阑尾深部黏膜有嗜银细胞与类癌发生有关

转移性腹痛最常见的疾病是

A.急性肠穿孔B.急性阑尾炎C.急性胃炎D.急性胰腺炎E.急性胆囊炎

1.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和常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Blumberg征)及肌紧张。

3.几个特殊检查

体征

具体操作

意义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一手压住左下腹部,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引起右下腹痛者(+)

协助诊断

腰大肌试验(psosa征)

左侧卧位,使右下肢后伸,右下腹疼痛者(+)

阑尾为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前方

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

屈曲右髋并被动内旋,右下腹疼痛者(+)

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直肠指诊

直肠膀胱隐窝处积脓,直肠前壁不仅有触痛且有饱满感或波动感

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

例12~14共用题干

男性,29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36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医生查体时,让患者仰卧,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医生向内旋其下肢,引起患者右下腹疼痛,提示其阑尾位置

A.位于右上腹部B.在右下腹麦氏点深面C.靠近闭孔内肌D.位于腰大肌前方E.靠近脐部

入院后腹痛加重,伴有寒战,体温40℃,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阑尾穿孔B.阑尾炎合并胃穿孔C.腹膜炎引起溶血性黄疸D.门静脉炎E.阑尾与结肠形成内瘘

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并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术后5天,体温38.5℃,患者出现下腹坠痛,里急后重。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腹部B超B.盆腔CTC.直肠镜D.钡剂灌肠E.直肠指检

急性阑尾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的位置在

A.盲肠后位B.盆位C.盲肠外位D.回肠前位E.回肠后位

1.诊断:出现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即可确诊。诊断性腹腔穿刺及B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多有溃疡病史,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部仍有压痛和疼痛,板状腹、肠鸣音消失和腹膜刺激征也较明显。腹部立位X线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2)异位妊娠:停经史,有急性失血的症状和腹腔内出血的休克体征,阴道后穹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3)右侧输尿管结石: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伴血尿,尿常规见多量红细胞。

(4)X线或B超:可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发现结石阴影。

腹腔脓肿

阑尾炎未及时治疗所致,应穿刺或置管引流,治愈3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

内、外瘘形成

阑尾周围脓肿引流不及时,脓肿向小肠、大肠、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内、外瘘,脓液得以经瘘管排出。造影可了解瘘管走行

门静脉炎

阑尾静脉中感染性血栓脱落,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所致,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1.手术治疗:确诊后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如腹腔内已有脓液,清除脓液后关腹。

(3)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内已有脓液,要清除脓液和清洗腹腔。

(4)阑尾周围脓肿:一经诊断应穿刺抽脓,治疗3个月后择期手术。

2.术后并发症

(1)切口感染: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见于化脓穿孔性阑尾炎。

(2)腹膜炎,腹腔脓肿,可以阑尾及其周围炎症的一种转归结果。

(3)其他如出血、粪瘘、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超过1cm时易发)以及粘连性肠梗阻。

例16~17共用题干

男,33岁。因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第10天出现发热,体温39.2℃,腹胀、恶心,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曾排便4次,为黏液样便。

此时首先应选用的检查是

A.大便培养B.腹部X线平片C.血常规D.腹部B超E.直肠指诊

诊断明确后,除抗感染和支持疗法外,以下处理措施应首选的是

A.经下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引流B.经直肠穿刺抽液定位后切开引流C.经原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引流

D.腹部透热理疗E.温盐水加甲硝唑保留灌肠

例18~20共用题干

女性,68岁。下午起脐周隐痛,至夜间,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持续性加重。体检:体温37.8℃,血压/mmHg,体胖,腹膨隆,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肌紧张且有反跳痛。

应考虑为

A.克罗恩病B.肠结核C.阑尾炎D.结肠癌E.盆腔炎

该病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

A.切口感染B.腹膜炎C.粪瘘D.阑尾残株炎E.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治愈,择期行阑尾切除的时间是治愈后

A.1周B.2周C.1个月D.2个月E.3个月

1.婴幼儿急性阑尾炎

(1)特点: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不典型,穿孔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儿童急性阑尾炎穿孔容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穿孔率高达80%。

(2)处理:早期手术配合输液,纠正脱水。

2.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1)特点:症状隐匿,体征不典型,易延误治疗。穿孔和并发症发生率高。

(2)处理:及时手术。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1)特点:盲肠、阑尾被子宫推挤至右上腹,压痛部位偏上。

(2)处理:以阑尾切除为主,应早期手术。手术切口须偏高,动作要轻。

第二节慢性阑尾炎

大多数慢性阑尾炎是由急性阑尾炎转化而来,少数也可以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过程。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经常有慢性右下腹痛,部分患者可仅有隐痛和不适,剧烈活动或饮食可诱发。

右下腹麦氏点、Lanz点或Morris点的局限性深压痛。

X线钡餐检查:72小时后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即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一经确诊应手术切除阑尾。

第七章直肠肛管疾病

第一节概论

1.直肠全长12~15cm。

2.直肠下端黏膜有8~10条纵行皱襞称肛柱。

3.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这些皱襞称为肛瓣。

4.直肠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一个齿状环称齿状线。

直肠长度为

A.5~10cmB.12~15cmC.16~20cmD.21~25cmE.26~30cm

5.齿状线的意义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上皮

黏膜

皮肤

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痔疮

内痔

外痔

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下静脉

动脉

直肠上、下动脉

肛门动脉

淋巴管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齿状线是直肠肛管的重要分界线,不以齿状线为分界的是

A.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B.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C.直肠与肛管的淋巴引流

D.局部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与阴部神经E.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

有关齿状线解剖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B.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痔是内痔,以下是外痔

C.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血,以下由肛管动脉供血

D.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外淋巴结,以下入腹股沟淋巴结

E.齿状线以上受自主神经支配,以下属阴部内神经支配

1.肛管内括约肌、肛管外括约肌和肛提肌。

2.肛管直肠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深部和部分邻近的肛提肌纤维共同构成的肛管直肠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

1.体位

(1)左侧卧位:直肠指检和结肠镜检查常用的体位。

(2)胸膝位:直肠肛管检查最常用的体位。

(3)截石位:手术时最常采用的体位。

(4)蹲位:适于检查内痔、脱肛及直肠息肉等。

例4~5共用选项

A.左侧卧位B.胸膝位C.截石位D.蹲位E.弯腰前俯位

直肠指检和结肠镜检查常用的体位是

可看到内痔和脱肛状况的最佳体位是

2.常用检查

(1)直肠指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肛管、直肠各种疾患,尤其是癌症意义重大。直肠指检可使约75%的直肠癌在早期被发现。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85%是由于未做直肠指检。

分析直肠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A.未做大便隐血试验B.未做直肠指检C.未仔细询问病史D.未做直肠镜检査E.未测肿瘤标记物

怀疑肛管直肠肿瘤,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是

A.直肠指检B.乙状结肠镜检査C.直肠镜检査D.X线气钡灌肠E.B型超声检查

(2)肛门视诊:常用体位为截石位、胸膝位和左侧卧位,可观察肛门周围的情况。

(3)内镜检查:通常可确诊某疾病。

第二节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和直肠息肉

一、肛裂

1.最好发部位是后正中线,截石位6点。

2.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

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B.肛裂,内痔,前哨痔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齿状线上乳头肥大E.肛裂,前哨痔,外痔

以下肛门截石位的不同位置中,肛裂好发于

A.10点B.4点C.6点D.2点E.8点

关于肛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发病率高B.常伴大出血C.最常见于膝胸位肛门12点处

D.应以手术治疗为主E.多由慢性腹泻引起

1.剧烈疼痛、便秘、出鲜红血,在粪便表面或者便纸上可见少量血迹。

2.肛裂疼痛周期:疼痛多剧烈,有典型的周期性,排便时由于肛裂内神经末梢受刺激,立刻感到肛管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成为间歇期。随后因为肛门括约肌再次收缩痉挛导致剧痛,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临床上称为括约痉挛痛。

肛裂患者肛门疼痛的特点正确的是

A.疼痛多为隐痛B.排便前出现括约肌挛缩痛C.排便后出现肛门隐痛可延续数小时

D.排便时与排便后疼痛之间有间歇期E.疼痛无规律

男性,28岁。便秘1年,近半月来大便时肛门疼痛,粪便表面及便纸上附有鲜血,其诊断最可能是

A.内痔B.外痔C.直肠癌D.肛瘘E.肛裂

视诊。

不宜行直肠指诊的疾病是

A.肛裂B.肛窦炎C.内痔D.肛瘘E.肛周脓肿

1.非手术治疗为主:1: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口服缓泻剂或液状石蜡,以利排便。多吃蔬菜、水果,以纠正便秘。局部普鲁卡因麻醉,侧卧位,用手指扩张肛管。

2.手术疗法: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等。

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1.最常见,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跳痛,全身感染性症状不明显。

2.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切开引流。

3.并发症:肛瘘。

男性,29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5天来诊。查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B.肛裂切除C.切开引流D.结肠造口E.局部温水坐浴

女,28岁。肛门周围胀痛,伴畏寒、发热3天。检查:肛门周围皮肤发红,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肛门旁皮下脓肿B.肛瘘炎C.混合痔D.内痔E.肛瘘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骨盆直肠间隙B.肛门周围皮下C.肛管括约肌间隙D.坐骨肛管间隙E.直肠壁内

1.表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继而为持续性跳痛。

2.全身感染症状明显。

3.肛门指诊患侧有深压痛或波动感。

1.早期即有全身中毒症状,中毒感染最重。

2.局部表现为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排便不适,常伴排尿困难。

3.治疗:穿刺抽脓,切开排脓。

三、肛瘘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慢性期表现,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组成。

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

1.肛门周围发现单个或多个外瘘口,并不断有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排出,有时肛门部潮湿、瘙痒或形成溃疡。2.瘘管位置低者,自外口向肛门方向可触及索条样瘘管。3.瘘管造影:发现窦道即可诊断。

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四、痔

1.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2.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3.混合痔:内痔与外痔相互融合。

1.内痔的典型表现: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内痔的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7、11点。

出血

脱出

Ⅰ度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无痔脱出

Ⅱ度

常有

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

偶有

排便或久站、咳嗽时痔可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

偶有

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

2.外痔:肛门不适、潮湿不洁、瘙痒,如伴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最常见于血栓性外痔。

内痔的早期症状是

A.排便时疼痛B.内痔脱出C.里急后重D.肛门瘙痒E.排便时出血

内痔的常见早期症状是

A.肛门疼痛B.大便时滴血C.痔核脱出D.黏液血便E.肛门周围红肿

女,36岁。肛门疼痛5天,无便血。查体:体温36.9℃,肛门口有直径2cm暗紫色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硬,触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栓性外痔B.肛门黑色素C.内痔脱出坏死D.直肠息肉脱出E.肛裂所致前哨痔

1.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息肉等。

女性,35岁。便血并排便不尽感半月就诊。既往有内痔病史。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大便潜血试验B.直肠指检C.直肠镜检D.结肠镜检E.钡剂灌肠检查

1.治疗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

2.一般疗法:调整饮食、坐浴等;硬化剂注射、冷冻。

3.手术疗法:结扎法、胶圈套扎疗法、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和血栓外痔剥离术等。

男,32岁。反复发作肛门胀痛伴畏寒、发热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排尿不适,肛门旁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继之破溃流出脓液。确保疗效的关键步骤是

A.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B.抗感染治疗后手术C.首先充分扩肛

D.明确破溃外口和内口的位置E.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第三节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较为常见。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2.肠壁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严重时出现低位肠梗阻的症状。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出现脓血便。

直肠癌最常见的排便症状是

A.便血B.便频C.便细D.里急后重E.黏液便

检查

意义

大便潜血试验

大规模筛查或对高危人群初筛的首选检查

直肠指诊

首选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

内镜+活检可以确定诊断

CEA/CA19-9

主要用于预测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

例23~24共用题干

女,62岁。近3个月来常有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有肛门坠胀及里急后重感,大便变细,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均正常。

首选的检查应是

A.乙状结肠镜B.腹部B超C.腹部CTD.钡灌肠E.直肠指检

患者未经积极治疗,3个月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膀胱原发肿瘤B.淋巴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直接浸润

发现早期直肠癌最有意义的方法是

A.直肠镜B.钡灌肠C.B超D.大便潜血检查E.CT

男,50岁。大便变细、次数增多3个月,伴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常有黏液血便,进行性加重。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A.腹部B超B.直肠镜C.下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D.直肠指诊E.大便隐血

手术方式

适应证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原则上适用于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

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

适用于癌肿下缘距齿状线5cm以上的肿瘤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

患者因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行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女性,48岁。大便带血3个月,排便有下坠感,里急后重,直肠镜检查距肛门12cm处有3cm×3cm肿块,菜花状,质脆,易出血,病理诊断直肠腺癌。若选择手术,最佳术式为

A.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腹直肠癌切除、人工肛门、远端封闭手术

D.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E.局部切除加放疗术

例28~30共用题干

女性,65岁。腹胀痛,腹泻便秘交替月余,伴里急后重感,无鲜血便。体格检查:腹平软,未及包块,左锁骨上、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直肠癌B.乙状结肠癌C.降结肠癌D.升结肠癌E.盲肠癌

进一步检查应首先采用

A.肛门指检、直肠镜检B.大便常规加涂片C.腹部B超D.腹部X线平片E.钡剂灌肠

此患者主要的治疗应采取

A.肠造瘘术B.根治性切除术C.化学治疗D.放射治疗E.免疫治疗

1.化学治疗:各种化疗方案均以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药。

2.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中国最大的医师考试平台:

zhaozhaoyikao

定期发放免费资源

刘昭老师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hm.com/wazz/141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