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小王子的故事。
这位小王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年轻有为,对待身边每一位同事或患者都很有耐心,永远都是正能量满满、朝气满满的那一个。
“你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我曾这样问过他。
他说:“没有人愿意生病,医院,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让我的患者减轻痛苦,健康生活!”
他就是外一科医生崔俊飞。
大家都知道外科夜里急诊比较多,最常见的要数阑尾炎了。记得有次和崔医生对班,急诊送来一个阑尾炎患者,再进一步了解病情,才知道患者病程已达9天,起初腹痛就诊,诊断为阑尾炎,患者家属也没太当回事,选择了保守治疗。每天输点抗生素治疗,但是腹痛症状不但没有缓解,还有加重趋势,体温也开始渐渐升高。医院进一步治疗。
这里要插播一下,急性阑尾炎疾病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开始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进一步发展成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最后便发展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果不手术,这个患者的生命很可能会就此终结。几个小时过去了,手术成功,他为患者和家人迎来了新生。
之后,崔俊飞医生被大家成为“阑尾小王子”。
玩转腹腔镜,独具医匠心目前崔俊飞主要是从事微创技术,即腹腔镜外科以及3D腔镜外科手术和技术的临床工作和研究。
旁人或许会觉得外科医生,天天对着麻醉失去知觉的病人,开刀、插管、扎针,见多了流血甚至生死,是不是会变得淡漠?
崔医生说,平常人们的交流是需要声音沟通、身体语言互动。但是医生的感知方式不一样,病人即使是昏迷或者麻醉了,有仪器发出的声音,心电监测的显示,有各种体征,医生就能感知到这活生生的生命,他觉得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所以说,医生不是说一定会变得淡漠,其实他们是更敏感,对生命能够有更多地感知,更多地理解,更多的敬畏。
崔俊飞医生独立完成腹腔镜手术操作
作为80后年轻的外科主治医生崔俊飞,目睹过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医院医生来做的现状。他认为,无论从加重病人的负担方面还是从本院年青医生的成长方面,都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他一边加强理论学习,一边实践摸索,努力争取能独立开展。微创手术也不断改进,创伤口越来越少,都是希望病人经过治疗,能尽快尽量恢复,最好能恢复到接近其原本的样子或者还原到最自然的状态。
认真教书育人,重视学科建设悠悠岁月逝,屈指一数,小王子从医6年,也任教6年。拿起手术刀,他是医生;拿起粉笔,他是老师。他既上理论课,也带实践课;在本院带教,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从一名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岁月在流逝,职称在晋升,可他挚爱医学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不变。崔俊飞在理论授课时,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联系临床实例,注意讲课艺术,他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受到实习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在临床带教中,他历来主张实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带教方法,即让每名实习学生进行学科技能培训,以达到教学互长的效果。
崔俊飞医生给实习生授课
公益之路,大爱无疆“河南红十字会”缺少一个外科大夫,你愿意参加吗?崔俊飞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
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为公益活动贡献自己微薄的一力量。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每天要顶着炎炎烈日接诊30-40位病人,义诊结束后还要行车几个小时赶往下一个地点,晚上继续商讨严重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
“真正的大爱,是富有积极的精神。”而大爱恰好有两种。一种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这种大爱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爱才算得上真正的大爱。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爱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红十字会参与者们恰恰是这第二种爱。崔俊飞说:“因为相同的愿望,大家走到了一起,而公益之路只要开始就不会止步。”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对于学术的崇拜,升华为对人性的感动。
这,就是我们的阑尾小王子。为了更多人的健康生活,他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滞,不断进取,努力前行!
人物介绍崔俊飞
外一科主治医师
擅长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如胃癌、结直肠癌、腹外疝、肛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在微创治疗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腹股沟疝等方面有一定造诣。曾先后在华中医院及医院进修学习胃肠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尤其在使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疾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发表医学相关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胃肠外科专著1部。
郑州市医学会胃肠肿瘤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医学会腹壁疝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医院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技术培训中心成员。
文/魏慧艳(外一科)
编辑/肖婧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