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届硕士,此文为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作者图片暂缺。
摘要作为女性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身体实践,月经影响着女性的生殖怀孕、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状况甚至于人际交往。传统社会学对身体研究的忽视及相关的经验研究在中国的“缺席在场”,使得恢复身体的视角尤其是发展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研究变得很有必要。基于这一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选取中国80后都市白领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且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都市80后白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着怎样与月经相关的经历,她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些经历的?
2、中国都市80后白领女性是如何理解月经在她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的?
3、在月经这一具体的身体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怎样的身体?
根据笔者于年11月-年2月在北京收集的访谈资料,本文主要从有关月经的实践经历、月经的意义和身体想象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本文重点讨论了痛经这一经历,并且归纳了都市80后白领女性解释痛经的两个视角,即建构论和医学论;而对主体应付痛经策略的讨论则表明:女性尽管深受女性主义等后现代思潮和生物医学的影响,但其并非社会文化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和需求状况灵活选择相应策略的“决策者”。其次,根据都市80后白领女性所讨论的月经意义,并且借鉴考夫曼基于沙滩裸乳实践所提出的身体分类原则,本文揭示了月经这一身体实践所展现出来的四种身体,即:1、健康的身体,具体表现为月经是健康的表征、月经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妇科病的关系;2、性别的身体,具体表现为月经是女性的生理特征、月经有助于建构女性的性格气质并影响着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性别角色、月经是女性的一种生理弱势及月经作为生殖的象征等5个方面;3、性的身体,具体表现为月经与性的关系及月经话题的隐私性;4、青春的身体,表现为绝经是衰老的象征等等。
通过对女性所理解的月经意义和4种身体的分析,本文揭示了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方式,同时也印证了身体是流变的、动态的、模糊的。月经实践所展现的身体根据不同的情境从一种维度转向另一种维度,不同的身体维度并陈在主体的认知图式中。与此同时,身体的四种维度还体现了身体既不是完全由生理决定的,也并非完全是由社会建构的,而是逾越了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
一、经期痛VS不痛;日常护理“小心翼翼”VS“百无禁忌”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最直观的一个冲击是不同女性经期间生理反应上的巨大反差。有的女性每次来例假如临大敌,医院急救,这时候痛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病症;而有的女性则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当前者因为痛经而对经期日常护理十分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时,她们却“百无禁忌”。经期的“疼”或“不疼”直接影响着女性对于月经“喜欢”或“讨厌”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对于月经意义的建构。
……我第一次来例假,就是月经初潮的时候,嗯,那个时候我就差点晕过去了。然后就是在我家做事的阿姨,医院去了.当时医生说还以为是阑尾炎,要给我开刀动手术……所以我对月经的认识是非常不好的。非常痛恨这个事情……我应该是9几年来的例假,就13岁左右。然后一直每个月都是痛得死去活来,死去活来(F15)。
因为我觉得痛经是一种病症,但是我潜意识里不希望接受它是一个病。它绝对还是从医学的角度讲,绝对还是一个病。
……一般就是保暖,不让子宫受凉了。我平时像西瓜这样寒性的水果,西瓜、梨、黄瓜,这些我都不吃(F15)。
F15属于痛经非常厉害的女性,每次月经都“痛得死去活来”,因此她对于月经的认识持非常负面的态度,甚至考虑过在不影响生育的情况下切除子宫。痛经对于她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病”,只是像一般人排斥病人身份一样,她不想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她也因此小心翼翼,拒绝一切生冷食物,讲究清淡饮食和规律的起居。她甚至因此排斥自己的女性身份,希望“下辈子不要再做女人”。
与之相反,F09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她经期间没有任何不适,也不避讳很多女性所谨慎遵守的一些规范(包括经期性行为)。她对于月经的认识相应得也是非常正面,认为“这是一件女人应该值得幸福和骄傲”的事情。
因为我本身就不痛经,我就属于来都没感觉那种人,对,所以我周围也有人谈到痛经啊什么的,我也不是有很深刻的体会,但是我知道他们很难受,但是我没有,我很幸运。
……就是说我什么都可以不去忌讳,我可以去跑步,可以打球,可以吃辣的,可以吃凉的,吃雪糕,洗澡……都不忌讳……
问:但房事呢?
答:那个,其实也不是很忌讳。我这样做过,然后,我觉得没太大影响,没影响。(F09)
与F08的“百无禁忌”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有的女性认为经期间不做一些事情是“保护自己”、“爱惜自己身体”的体现。她们在经期间谨小慎微,并且对不这么做的女性持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她们的言辞中甚至隐隐透出一种“遵守规范”的优越感,而那些不遵守规范(不注重经期护理)的人终究是要对自己的放纵恣意付出代价的。
问:那来月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答:就是不能着凉啊,像我在公司都是喝温水。有的人喜欢喝生凉水,我不会,我就一般会喝温水,偶尔夏天喝喝凉水。然后另外我如果来月经的话,我也不绝对会穿低腰裤,穿裙子什么的。其实保暖对于女性特别重要,有时候你痛经,你其实自己一摸你的小腹,会感觉特别特别冰凉。其实好多女性都不重视这个,像有的吃冰淇淋,大冬天的吃冰淇淋,我就想等到下次来的时候肯定疼死你。
女生痛经会因为什么呢?一个就是说这个吃凉的,吃冰淇淋。另外呢是在公司里面,这种写字楼我知道,夏天里面很冷,冬天里面很热。像夏天你在外面肯定不要穿长袖对吧?但是在写字楼里你要是穿裙子,就很容易导致阴部受冷,像我的话从来就不会穿裙子……
实际上,在整个访谈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F08之外,其他被访者都表示经期多少会感到不适,除了生理上的疼痛、四肢无力、小腹坠胀、嗜睡、困乏等之外,还可能有心理上的情绪低落(F07)、烦躁易怒甚至于智力下降等等。但相反,也有女性认为自己在经期间会变得“更加聪明、更有灵感(F12)、或者情绪变得“特别好”、“很兴奋”、做事效率特别高(F09)。也有的女性提到自己在经期前后性欲会变得更加旺盛(F03)。但相比之下,痛经,可以说是对于女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有的女性因此需要请病假、吃止疼片等等。而当问及“说到月经这个话题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时,被访者大多也会马上将话题切入“痛经”这个范畴。而对于痛经,女性又是如何理解它的呢?
二、关于痛经的解释:医学论VS建构论
对于痛经,很多女性会通过求医、看书等方式给出自己一定的解释;尽管很多时候,这种解释往往显得有点模棱两可,因为:第一、有些女性不痛经或者痛得不是很厉害,她们并没有动力去了解痛经的来龙去脉;第二、主体只是给予了一个自己可以说得过去的解释,而并不需要刨根问底、弄得很清楚。总体来说,痛得越厉害的人,在消除痛苦的实践需求上会有更强烈的动力去求得解释,但是她们的解释更多偏向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即指向于对症下药、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得来说,在访谈过程中,主体出现的对于痛经的解释有:1、偏医学化的解释,包括西医的子宫位置错位等先天原因、中医的体寒体虚以及经期护理不周等(F02);2、建构论的解释,认为痛经以及经期护理知识都是发达的现代医学社会或父权社会所建构出来的(见F03);而在日常护理及痛经的应对措施方面,由于每个主体疼的程度不同,她们所采用的措施也会不同。总得来说,主体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程度、实际经验而灵活选择相应的策略。
在西方古典医学中,子宫错位被认为与女性精神疾病有关。提出著名“体液学说”的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女人的子宫可以在体内自由移动,而性生活的匮乏会导致干涸的子宫为了寻找水分四处游走(wanderingwomb),从而引发歇斯底里的病征。图为16世纪一幅描绘女性治疗子宫错位的插图。[图源:we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