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 饮食保健 >> 健康冬至时节饮食保健小贴士

健康冬至时节饮食保健小贴士

 

冬至,时间点在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古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里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因此,冬至日也叫“日短至”。冬至开始入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九九”天,古人发明了画“九九消寒图”的消遣方法,来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天。画一幅有九朵梅花的图画,每朵梅花上画九片花瓣。从冬至起,每过一天就给一片花瓣涂上颜色,涂完一朵梅花,就过了一个“九”,涂完九朵梅花,冬天就过去了。

“冬至馄饨夏至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古时的诗词和谚语延传至今,古时候的人们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甚至把冬至与过年相提并论,为了区别于春节前夕的“辞岁”,把冬至前一天叫作“添岁”或“亚岁”,意思是说,虽然还没过年,但人已经长了一岁。这一天各地会吃不一样的美食来庆祝,比如北方吃饺子,福建吃姜母鸭,四川吃羊肉,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上海吃汤圆等。这些不同食材的功能却大多是一致的,不管是饺子、汤圆,还是羊肉,都有生发阳气、顺阳助长的含义在其中。不同地域选用不同的食材和口味,相同的是对传统节日习俗特有的情愫,深入人们的心中、情感中,代代相传,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消失。

西安的冬至节气饮食以吃饺子为主。相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他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他辞官回乡时,适逢冬季,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竞相模仿做“娇耳”御寒防冻,渐渐形成“捏冻耳朵”吃馄饨或饺子的习俗。古人流传下来“顺时摄养”的节气饮食凝萃了人们顺应节令更替的生活智慧,也是它能够延续至今的理由。

“气始于冬至”,冬至开始是养生保健的大好时机,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因此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除了冬至吃饺子外,可将当季时令谷物、水果、肉、蔬菜进行合理搭配。适当进补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糯米、大枣、桂圆、芝麻、核桃仁等,但肉食不宜过多,整体饮食仍宜清淡,忌过肥腻和过咸的食品。避免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也能起到保护阳气的作用。饮食原则遵循“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多,脂肪、糖类和盐少,同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以保证每日所需营养又不会伤脾胃。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需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注意防寒保暖。气温骤降时,及时增添衣裤,要保暖舒适,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雨雪天气时,出门戴好围巾、手套,防生冻疮。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少吸烟喝酒,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要稳定、乐观,戒焦躁和精神抑郁。4、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健康人群注意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避免通宵熬夜。锻炼上,不适宜剧烈运动以免损伤阳气,可选择瑜伽、太极拳、慢走这些强度适中的运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让我们合理安排冬季的饮食和作息,迎接即将来临的“冬九九”天。

冬至食谱推荐

胡萝卜羊肉饺子:

胡萝卜性温,养肝明目、健脾。羊肉益气养血、温中暖肾。

原料:胡萝卜一根(约g)、羊肉馅g、大葱一根(约50g)、生姜一块(约20g)、花椒10g、八角1个、橘子皮适量、生抽2茶匙(10ml)、料酒1茶匙、香油1茶匙、盐1/2茶匙。

做法:1.胡萝卜和葱姜清洗干净备用;2.锅里放入适量清水,加入八角、花椒、橘子皮。开大火煮制15分钟,煮到所有香料出香味。关火,让香料在水中浸泡至水温冷却。沥掉香料杂质,留下花椒八角橘皮水;3.洗好的胡萝卜擦丝后剁碎,葱和生姜剁碎备用;4.煮好的花椒八角橘皮水缓慢倒入羊肉馅中(用来去羊肉的膻味),搅打至羊肉上劲;5.加入葱末和姜末搅拌均匀再加入剁好的胡萝卜碎,最后加入上述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6.擀皮,包饺子;7.下锅煮熟开后即可食用。









































白癜风传染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hm.com/wadwh/77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