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01.15
邵教授说:
一位奶爸,曾经因为不重视孩子脾胃顾护,导致孩子频繁生病,更使孩子因为手术和大量抗生素治疗形成过敏体质。用了2年脱敏疗法后,又化1年多用小儿推拿助攻体质改善,才帮助孩子摆脱病痛,重塑阳光。
胃强脾弱,是很多孩子成长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吃得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脾虚,而胃就像无底洞,吃下去的营养无法吸收、入不敷出,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对身体的一种虚耗,体质必然会受到影响。
胃强脾弱如何产生?
会导致什么后果?
又如何调理改善?
……
这位奶爸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01
脾胃受损便秘初现
年我的儿子嘟嘟出生,身高体重达标,能吃能睡,很快长成了一个健康的小胖墩儿。
由于盲从大众观念,在哺乳期嘟嘟要吃多少我们就喂多少,他食欲又特别好,甚至于我们有段时间还在沾沾自喜“这孩子不错,真能吃”!
然而,在嘟嘟两岁半时,他的脾胃开始出现一些状况。先是有了严重的便秘,五天拉不出大便,接着在轮番服用妈咪爱、金双歧,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之后,不仅便秘没有明显好转,还出现时而暴饮暴食,时而食欲不振的情况。
后来,无意中听人说起,有个小儿推拿医生很厉害,专门调理这种症状,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去了。
没想到一个月儿子的便秘真的开始缓解了,看着儿子拉出来的条形便便,我们真是开心得想亲便便一口,太不容易了!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小儿推拿的神奇功效。
02
阑尾炎突发成过敏儿
年孩子突发阑尾炎,保守治疗半个月,开刀住院一个月,手术长达三个小时,创口长达八厘米,孩子身体严重受创,整个住院期间体重下降了10斤,本来就不胖的儿子彻底瘦成了皮包骨,让人看了心酸无比!
阑尾炎手术住院病历
在家调理一段时间后,紧接着,大量抗生素、全身麻醉的后遗症很快显现:
一个是特别能吃,能顶一个成人的饭量,但体重身高不长,术后第二年只长了3公分;
另一个就是体质特别差,动不动就生病,医院,咽喉炎、中耳炎(前后得过5次)、结膜炎都得遍了,最麻烦的是每次起床后、睡觉前都要长时间打喷嚏、流鼻涕。
经过各种周折,最后才确定了病因:儿子有严重的过敏,尘螨4个+、猫毛3个+。
医院用舌下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这一治就是两年多,从以前一打喷嚏就是半小时到治疗后的十分钟,不能说没效果,但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更健康呢?我们又开始寻求其他的治疗改善手段。
阑尾炎手术住院病历
03
系统调理体质改善
年6月,一次偶然的小儿推拿讲座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医。
我这才知道,按照中医理论,嘟嘟是典型的胃强脾弱,吃得多不消化,且身体正气不足。
医生建议通过系统的儿推手法来给嘟嘟调理脾胃、培育正气、提高免疫力以达到改善病症的效果。
同年,邵瑛教授在重庆长城宾馆开讲座时,我特地带儿子前去,她再次确诊孩子是胃强脾弱,并给出了推拿调理方案。
于是我们便定期去给嘟嘟做小儿推拿,医院推拿两次,其他时间是我自己在家做,基本手法是揉板门、清胃经、清小肠、清肺平肝、摩腹、按迎香、开天门、工字擦背加捏脊。
按摩处方
一个多月后,我惊喜地发现,嘟嘟生病的次数逐渐减少,从每周一次慢慢变成两周一次,再到后来两三个月一次。
与此同时,嘟嘟身体免疫力也在提高。比如发烧,刚开始调理的时候,往往要推2-3小时才能降温,三个月后就只需1个小时了,5个月后基本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降温,而且不反复。
我印象最深的是18年1月,嘟嘟期末考前的晚上突然发烧,推拿了一次,睡了一觉第二天就照常去考试了,分数还考得不错。
从17年11月开始,嘟嘟经历了17年底、18年初和18年底三次严重的流感,虽然有时也有点感冒发烧的小症状,但都很快调理好了,而且一直食欲稳定,没再出现特别能吃和特别厌食的情况,大便也规律了很多,很少便秘了。
一年的时间,嘟嘟体重增加了15斤,终于又达到了中位线,身高也长高了10多公分。孩子脸色红润、精力充沛,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每到睡前就喊饿要吃的,睡得更加安稳了。医院、打针吃药的时间也换成了他喜欢的各种课外兴趣。而我们也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邵教授总结
很多家长问我“胃强脾弱是怎么产生的”?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容易积食,平时给孩子吃太多、太杂甚或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就会积食日久,郁积日久就会化火,而出现胃火亢盛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称作的“胃强”。
胃强的孩子,吃得比没生病时多,并不是胃的功能真的变强大了,而恰恰是因为胃的受纳功能紊乱,出现胃受纳功能亢进,才让人产生“胃强”的错觉。
所以,胃强,是脾弱的一个结果。归根结底,还是脾弱。
胃强脾弱这种消耗性疾病,通常让家长甚至很多大夫都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
不用药吧,孩子的不健康状态似乎调整不过来;但是一旦用药吧,药物本身自带“偏性”和副作用,对于本就处在消耗当中的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时小儿推拿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安全、几乎无副作用。
我们看看这位奶爸使用的推拿方:揉板门、清胃经、清小肠、清肺平肝、摩腹、按迎香、开天门、工字擦背加捏脊。
这是基本正确的。我有3条改善建议:
1、要根本解决孩子脾虚本质,还需要加强用到健脾益胃的手法;
2、在健脾基础上再加清的手法,不仅让脾和胃达到和谐,而且还应该促进排便,将胃中亢进的阳热之气排出体外;
3、如果孩子阴液长期损耗,还可以加上滋阴手法。
具体的操作手法,我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