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疾病的健康教育(五)
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非常少见,多在阑尾切除术中或尸体解剖中被诊断。肿瘤体积较小时多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不易确诊,多数病例是在阑尾切除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当肿瘤较大或阻塞阑尾腔造成腔内压力增高或压迫阑尾系膜引起阑尾缺血、充血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疼痛特点与急、慢性阑尾炎很相似,故早期常误诊为阑尾炎。当肿瘤体积较大或恶性肿瘤与周围组织浸润、粘连时,在右下腹部可触到肿块。所以在诊断时要反复了解腹痛历史。阑尾肿瘤的腹痛多有一个慢性过程,且经抗炎治疗后腹痛及肿块无好转。另外,恶性肿瘤有结-直肠癌的其他症状,如便血、贫血、腹水及远处转移等。
一、分型及症状体征
主要包括:类癌、腺癌和囊性肿瘤三种。
1、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大部分发生在阑尾远端,少数发生在阑尾根部,以纯类癌常见,预后好,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1)急性阑尾炎症状。(2)慢性右下腹痛。(3)类癌综合征(罕见)。(4)个别病人右下腹可触及肿块,而一般状况良好。阑尾类癌病人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面部潮红、腹泻、痉挛性腹痛、喘鸣及右心心瓣膜病等症状,但发生率很低。
2、阑尾腺癌起源于阑尾粘膜的腺上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阑尾腔梗阻而表现为感染症状少数为右下腹肿块或急性肠梗阻症状,极少数表现为肠道出血、肠套叠症状。阑尾腺癌可有下列特点:(1)阑尾炎症状不典型或表现为阑尾脓肿,经积极治疗一度消退又复发。(2)右下腹实质性肿块。(3)阑尾短缩、增厚,阑尾腔闭塞,或根部有坚硬肿块者。(4)阑尾切除术后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
3、阑尾囊性肿瘤包括阑尾粘液囊肿和假性粘液瘤。阑尾粘液囊肿常无症状或表现为右下腹不适、右下腹肿块。其特点有:(1)在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史后右下腹仍有肿块。(2)肿块增大缓慢,表面光滑有弹性,边界清可活动,可有轻度压痛。其中大部分为良性囊腺瘤,少数为囊性腺癌。病人可有无痛性肿块,或者腹部CT中偶然发现。囊壁可有钙化。当囊肿破裂时,良性者经阑尾切除可治愈。如为恶性可发生腹腔内播散种植转移。
假性粘液瘤是阑尾分泌粘液的细胞在腹腔内种植而形成,可造成肠粘连梗阻和内凄。主张彻底切除或需反复多次手术处理。
二、治疗:
原发性阑尾肿瘤都应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性质及部位,术式也有所不同。
1、阑尾黏液囊肿对于良性的黏液性囊腺瘤完整切除阑尾是惟一的治疗。手术中操作应轻柔,用敷料将囊肿与周围组织隔开,尽量不使囊肿破裂。应避免穿刺或切开探查,以防黏液外溢、腹腔种植,引起腹膜假黏液瘤。一旦破裂应吸尽黏液,用氟尿嘧啶(5-FU)~mg加生理盐水ml冲洗腹腔。对于恶性黏液性囊腺瘤,应行右半结肠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若根部受累或与盲肠粘连应切除一部分盲肠为宜。对于伴有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者,应同时切除卵巢。
2、阑尾类癌目前多数学者主张以瘤体大小作为选择术式的主要依据。对直径大于2cm的类癌,转移发生率高,可视为恶性类癌,应行右半结肠切除。对于直径小于1cm的阑尾类癌,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对于直径在1~2cm的肿瘤争议较大,可行单纯阑尾切除,并彻底切除其系膜。但对年轻的病人,类癌直径大于1.5cm或类癌已浸润至浆膜下或阑尾系膜,可行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
3、阑尾腺癌由于阑尾腺癌分化均较差,应扩大根治范围,一旦诊断明确,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4、其他恶性肿瘤以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恶性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罕见,实性肿瘤多为恶性,若术中不能确定肿瘤性质需行冰冻切片检查,争取一期根治切除,按右半结肠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及联合化学、免疫等综合治疗。
黑塔镇卫生院(巩军)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