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您有没有遇到过很奇葩的假货呢?作为资深吃货的小磊哥,生活中的冒牌货可谓是铺天盖地。例如,也许你听过奥利奥,但我吃过粤利粤;也许你吃过老坛酸菜,但我吃过脑残酸菜;也许你喝过特仑苏,但我喝过特浓苏……
(有图有真相)
正因为有如此多让人深痛恶觉的假货,才有了每年的3.15晚会,在每年的晚会上都会有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和“坑蒙拐骗”的行径被无情地曝光出来。作为消费者而言,看到这些无良商家被揪出来,大都会拍手叫好;但是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而言,内心还有一丝隐忧,那就是比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更可怕的是“教育造假”,后者的危害常常不止一时,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更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六大“教育造假”事件:
假理念《瑞典父母的育儿妙招:解放孩子天性,还给孩子自由》、《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这些标题是不是经常出现在您的朋友圈?很多家长都打着“解放天性”的名号,开始“放养”自己的孩子;如果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稍加管制,便会引来家长、社会甚至是媒体的一致“讨伐”。现如今很多老师都已经分不清楚素质教育到底是何含义。解放天性、玩乐至上的理念,其实在很多老师眼里都是非常虚假的理念,因为它仅仅告诉家长们现在如何做,却从来没有承诺过任何结果。其实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需要有人对他说“不”,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原则和底线,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大多数人都是中人资质,超出常人的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起码通过一味的放养和玩乐是难以实现的。假专家年就出过这样一档事,有的媒体报道出:清华大学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晶在对清华五百个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之间。
王晶的“信徒”们对其言论深信不疑,王晶的反对者们对其说辞极力抨击,就在两拨人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出来发话了,别争了,“查无此人”。
现在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教育学者,其实都不见得拥有多高深的理论研究。即使那些为素质教育摇旗呐喊的专家,都不见得对于中国教育状态有多了解。所以与其迷信教育专家与教育理论,不如和孩子的授课老师多多沟通。
假“名师”假“名校”假专家固然可恶,但是对于学生危害最大的还要属假“名师”假“名校”,因为中国很多家长对后者的信奉程度更严重。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名师”门下,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成长和发展。
在家长及社会对于名师、名校强烈需求下,就产生了很多假“名师”及假“名校”。例如,有的学校总是变着花样去挑三拣四地抢夺“好学生”优化生源,好生源带来“好成绩”,于是更多的家长被吸引,千方百计把孩子送来,让他们有了更多挑选生源的基础,从而“良性循环”。与其说这些学校是在培养孩子,倒不如说孩子成了这些学校“谋利的工具”。
假课改新课程改革以来也有一些学校,做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工作。但是对于改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却视而不见,没有问题意识,不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是盲目地沉浸在所谓的成功之中。
如此下去,学校问题会越积越多,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会看出问题,学生也会看出问题,家长也会投诉。但是校长的处理方式是全然不顾真相,一律排斥。校内有意见,以校长的权威打压下去;同行有看法,一律以妒忌视之;家长有投诉,则置之不理,或说是观念落后;领导有批评,则说是打击课程改革、报复校长。
这些校长的职业生态主要就是:接受记者采访,参加各种考察,到处传经送宝;唯独不走进课堂,不开学生座谈会,不找老师谈话,不与家长聊天。一言以蔽之,他们这类校长是明星校长,而不是现实工作校长。
假成绩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赢得突出的高考成绩,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挖其他学校的墙角,把他校优秀教师挖到自己学校来;还有的学校为了抬高自己的分数,居然通过淘汰差生的方式,提高升学率。
在招生、教育、教学、考试等方面,几乎各个环节都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招生这个环节就有学校胡搞一气,运用虚假宣传,蛊惑人心,将十分有限的办学经费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奖励,奖励高分段学生,甚至还有花大价钱买学生的现象,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动辄用10万元巨款将孩子留在自己学校里,以增加北大清华录取率,这就完全背离了教育初衷,彻头彻尾的作假。
假学习所谓的“假学习”,并非是学生假装学习,而是学生们被“假课本”、“假奥数”等所毒害的事情。
早在年,就有浙江的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郭初阳、蔡朝阳、吕栋为小学语文教材挑刺,对《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提出了质疑,经过多方考证,这是一篇杜撰的假课文。
课文主要说的是,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上医院来不及了,必须在家手术,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教参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是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年,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
而更“出名”的,莫过于深入家长之心的奥数了吧。目前我们的奥数最难的还不是基础知识,更不是因为还没有学过相关基础知识的“难”,而是虽然已经学过并搞懂了基础知识,但由于题目的巧妙、迷惑、曲折,使你很难发现很难想到的那种“难”。故意拐弯抹角的表述题目,或者要求孩子们“提前学习”、“提前考试”,逼得孩子们一定要超前学习,而完全没有了对奥数思考过程中的快乐。何苦一定要这样为难孩子呢?
小磊哥有话说教育界原本应该是最真实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培养孩子的地方,神圣的,光荣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连学校都成为掺假、造假的地方,那将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啊!
(欢迎各位老师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您所遭遇的教育界之“假”)
声明:文章综合整理自校长会、新校长传媒
热门推荐两会专题:
教师有望纳入公务员体系,工资提高、职称按年限或成现实
为教师松绑:减少评比考核、放权职称评定
政协一号提案: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给教育“划重点”
教师感悟:
我为什么拒绝当老师
把老师逼去卖烧饼,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
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
不尊重老师,哪里来的好教育?
教育政策:
延迟退休是对教师健康权的漠视
教师子女拒读师范的真相
工资改革各地教师工资一览
教师帮全国近70万教师的学习、交流之家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