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一个尊敬的职业;老师,一声亲切的称呼。
在乡村教师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如严父、似慈母,令人敬、让人亲的师长,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书育人,更像春蚕、更像蜡炬,给乡村的孩童织起蓝蓝的天空,点亮心灵的明灯。
别走开,跟着头条君脚步,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事业
——记骡坪镇鸳鸯三兴村校教师刘广林同志
最为生动,老师术后第一课
“老师!”“老师!”
刘老师刚走进教室,一群孩子立即围了上来。孩子们关切地望着这位平日里他们最敬的老师。
这些天来刘老师总感到腹部疼的厉害,医院一检查是急性阑尾炎。医院立即给刘老师做了阑尾炎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嘱咐他好好休息,在医院至少要呆一周,现在正是夏天,伤口容易感染。如果感染发炎,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老师一听急了,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天也不能等啊!刘老师担任的是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正在给孩子们考前的总复习。在这关键的时刻,心急如焚的他怎么等得下去?
二话没说,刘老师拿了些药就往学校赶。由于一路颠簸,伤口发炎剧痛,情急之下,只好请当地的村医生输液治疗。校长劝他好好休息几天,可刘老师强忍住伤口疼痛的煎熬,轻松地说:“校长,你放心,我没事!”
事实上,校长还不知道就在前不久,刘老师还悄悄做过一次痤疮的手术,但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回到学校照常地上课。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听讲,教室里很安静。他们知道,老师每说一句话,伤口就会抽痛一次,老师不断地擦着额头的虚汗,板书时的手也不停地颤抖。
“老师,您休息一会儿吧!”孩子们多么希望时间快点过去啊。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脸上都挂着泪珠,这是他们学到的最为生动,最有意义的一课!
苦苦挣扎,“愚笨”民师愧对家
一次,刘老师发现班上学生陈行春没穿鞋子就跑来上学了。正是寒冬腊月啊,他的一双小脚冻得通红。这个孩子母亲死的早,平时不大说话。刘老师把新买的一套衣服和一双鞋递到他手里时,这个平时不爱流露自己感情的孩子哭了。刘老师把他搂在怀里:“孩子,别哭,坚强些,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可老师自己眼里却明明噙着泪花。
这些平常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这么做一天容易,但刘老师已经整整做了三十年!
刘老师从工作到现在三十年了,他是众多辛勤园丁中的一员,他更是那些默默奉献着,拿了几十年每月几十块微薄工资的民办教师中的一员。
在04年转正之前,刘老师一直在平河乡起阳村任教。那是怎样的岁月啊,一所学校,一名老师,两个年级,六七十个学生,几十年的光阴,刘老师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那里。家境的贫穷,工资的卑微,妻子不得不南下打工。
学校就他一名老师,他只好一个人担任着复式班所有的教学工作。先教三年级数学,然后六年级语文,接着三年级语文,然后六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几十年来他每天都这样要上十几节课,这可是几个老师的工作量啊!
在学校,刘老师得不到一会儿的休息,回到家,刘老师还是不能休息。他是农民,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是年迈老人的儿子。做饭,喂猪,洗衣,他没有一秒停歇的时间。
对于那段日子,长子记忆犹新,回忆说爸爸那时又带着毕业班,每天总是要等到新闻联播播完后才放学回家。一家人都是饿着肚子,到晚上才能吃上午饭。刘老师每晚不仅要备课,要批改几十个学生一百多份作业,到了农忙时节还要常常趁着月亮在地里干活。当他准备睡觉时,已经差不多十二点了。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他:你是铁做的吗?刘老师当然不是,他也说不清嗓子哑了多少回,说不清长期的劳累让他倒下过多少次。
一天、鸡刚叫一遍,刘老师就爬起来,摸着黑赶到地里。他太累了,在地里晕过去,幸亏有早起干农活的乡亲发现了他。可有有什么办法呢,嗓子哑了还是要吼,倒下了,得爬起来,因为有几十双期盼的眼睛在看着他啊。长时间的劳累,高负荷的工作,让刘老师整夜整夜地失眠,并长期患有神经性皮炎。
这么多年来,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从来没有耽误过学生一天的课。让刘老师深感愧疚的是,他愧对他的家人。为了把钱省下来寄回家供孩子上学,在广东打工的妻子,每天就只吃一餐,后来发展成了胃病。两个只有几岁的儿子也特别懂事。爸爸下午五六点还不见回来,兄弟俩喝点白开水充充饥后,就背上几乎和他们一样高的背篓去地里打猪草。蹒跚地从地里回来,两个小孩又忙着剁猪草。
记得一次刘老师刚到家就看到小儿子捂着手在地上打滚,鲜血不断地从手上涌出来,原来才八岁的他在剁猪草时,一不小心大拇指被削去一块。天已经黑了,刘医院跑,一路上泪水簌簌地流了下来。
有很多人不理解刘老师认为他傻,一个月才几十块的工资为什么还要苦守着?出去打工,每月一千多比这强多少倍。有好几次,刘老师也想过放弃。但每次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讲台上,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就问自己:我能丢下学生们不管吗?孩子们大多都住在地处偏远的地方,没有转到乡里中心小学去读书的条件。我走了,多少孩子就要辍学呀!刘老师咬咬牙,但要坚持住,要用自己的留守换取孩子们的走出去,走出这个穷苦的地方。
苍天有眼,刘老师的付出没有白费。每次考试,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整个学区都是名列最前茅。一次升学考试,全区成绩前十名有八个都在刘老师班上。综合评比,获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而此时,他的体重由原来的多斤降到不足斤了。
忘命工作,不孝孙儿空含泪
年,刘老师来到骡坪镇三兴小学。就像一粒种子,他立刻又爱上了这片热土。一位同事曾无比感动地说:我教书几十年了,像刘老师这样拼了命地工作我还是头一回看到!
是的,刘老师来到骡坪镇三兴小学。就像一粒种子,他立刻又爱上了这片热土。一位同事曾无比感动地说:我教书几十年了,像刘老师这样拼了命地工作我还是头一回看到!
是的,刘老师一直都是拼了命地工作。每一个见过刘老师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看上去有五六十岁的人实际年龄只有四十几岁。
时间定格到两年前一天,那一天刘老师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不仅是因为那天是农历的端午节,更因为也就是在那一天,老师的爷爷永远地走了。
那天白天,一群学生还跑过来和老师道别,一学期结束了,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很多同学都考得不错。他长长地舒了口气,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他得尽快赶回去。因为家里,有着让他日夜担心的另一个牵挂。早在几个星期前,家中的兄弟就打来电话告诉他,年过九旬的爷爷病重了,要他抽空回去看一下。
刘老师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是爷爷一手把他拉扯长大。当时家庭条件很苦,是爷爷送他上学念书,让他成为一名教师。这一路过来,爷爷总是支持着他,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知道爷爷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回去至少能看上爷爷最后一眼。可他能回去吗?今年的毕业班再过几个星期就要考试了,又是关键的时刻啊。他忍住泪告诉兄弟在家照顾好爷爷,他马上就能回来了。这么多天来,刘老师每天都提心吊胆,他真怕从家里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
现在好了终于可以回去了,这天夜里刘老师正焦急地收拾着行李。忽然一个电话打来了,是家里的,兄弟哽咽着告诉他爷爷已经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泪水顿时像洪水般涌了出来。刘老师立即连夜动身,跪在爷爷的灵堂前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
“孙儿不孝啊,爷爷,你病了我都没能回来看你一眼!”
“爷爷,你怎么不再多等我几个小时,让孙儿能看到你最后一眼,听你说最后一句话啊!”
“爷爷!”“爷爷……”可不管怎么喊,爷爷永远也听不到了。
桃李天下,再坚守情动巫山
来到三兴小学,这一干又是六年,这里的条件也很艰苦,离镇上很远,交通极为不便。一位老师说:在这里,一日三餐就只有米饭加咸菜,面条加点学生送来的青菜。这所学校来过很多老师,可都是呆不上多久又走了。
刘老师也有机会走的,老家的教办领导曾几次打电话让他回去。刘老师早在96年就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但来到三兴因为没有岗位,一直还没机会被聘任。现在老家的教办领导告诉他如果回去有岗位聘用他,这样他每年就可以多增加点收入。现在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多点收入就如同多一场及时雨呀。
正在他决定走的时候,家长和学生们来到了学校。
“老师啊,您别走!”
“老师,您走,我们也要跟着您走!”孩子们扯着老师的衣角不放。
村干部动情地抓住他的和说:“刘老师,我代表三村百姓及孩子们救你留下,三村人民的孩子离不开你啊!”骡坪镇的教办领导也发自内心的难舍,出面挽留他。还能说什么呢?就为这滚烫的乡情,他热泪盈眶,又一次决定留下,他早把这里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在三兴的六年里,他连任六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而已毕业的五届毕业班合格率为%、优生率都在85%以上,特别是08年的毕业班,优生率竟达%。
现在刘老师教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了重点高中,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考上了南京大家、武汉大家等名牌高校的研究生,还有的已经踏上工作岗位,成了教师、医生、公务员、军人……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诲。要知道从这贫穷的小山村走出去是多么不容易啊。
当师生重聚,一名学生一杯酒下肚,两行热泪出来:“老师,您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您还有无私的奉献和全部的爱,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
刘老师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县委县政府授予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县教委授予他“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他还获得过西师附小对口支援“优秀教师”奖。尽管如此,至今他仍然把自己当作无数平凡教师中的普通一员。
他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要做的远远不止于此,今后仍然要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去,走出平凡的小山村,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老师!
感恩您的严厉、您的叮嘱、您的教诲...
感恩不懂事我遇见了明朗阳光的您。
感恩您的教导
尊敬的老师,您辛苦了!
9月10日
ONSEPTEMBER10
教师节
教师节快乐!觉得不错请点zan↓↓↓
三峡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