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天麻坪的路
年3月22日,天麻坪最后两户要搬家了,其他8户陆陆续续的已经搬迁入住,只有王学光家和杨文友家还在天麻坪。
但是怎么搬走,让我们一筹莫展。
下山路,进城路,幸福路
王学光家是天麻坪村民小组第一户报名搬迁的,我记得搬迁动员是在年初,当时,他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他的带动下,天麻坪10户全部纳入了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迁靖安。
终于要搬入新房子了,可是怎么下山、怎么进城成了最大的困难。不是因为家具行李多,不仅仅是因为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而是王学光卧病在床难以行走。
天麻坪村民小组是高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社之一,也是联盟村唯一一个没有通公路的村组。进出天麻坪村民小组只能走路,搬出天麻坪的时候只能把行李一件一件搬到头坪村民小组公路上,镇上组织的搬迁运输车队到头坪村民小组公路上装车接人,再到镇政府集中队伍,统一出发前往靖安新区。
但王学光家不一样。年6月,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做了阑尾炎手术切除手术后回家休养,但出院没多久就出现术后感染。医院治疗后,又诊断出结肠粘连不全性梗阻。王学光在昭通做了不全性肠梗阻部分切除术。接二连三的手术,和术后在家修养没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让他的病情并未得到好转。现如今要搬家了,王学光依旧只能卧床。仅靠他们家人无法把王学光安全带下来,而天麻坪已经只剩下2家人了。
陡坡前行,举步维艰
为了让王学光家搬下来,3月21日晚,村里到处联系人去天麻坪帮忙把王学光抬下来,但是大家都嫌累,毕竟正常走路来回都要三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还要抬着病人,山路崎岖,风险太大。为了确保搬迁的顺利,我们上报镇易迁指挥部请求帮助,在镇指挥部的协调帮助下,搬迁当天镇卫生院会派一辆救护车把王学光一家从联盟接送到靖安。
3月22日,我同村主任张炳辉、村卫生室王华早上五点多就出发去天麻坪,沿着山路一直向上爬,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到王学光家里。等我们到的时候,王学光两个儿子和杨文友三个人已经抬着病人出发了。我们在离天麻坪寨子不远的地方追上了他们。他们就在一张简易床下面绑了两根木棒,扛在肩膀上,看着很吃力,而且高高抬起的担架让病人十分不安。张炳辉在简易床前后做了一个绳套,可以套在脖子上减轻双手的坠力,帮他们改进成了简易担架。就这样,我们两个人一组轮流抬着病人在又陡又滑的山路上磕磕碰碰地走着。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因为一直在走下坡路,没走了多远,病人就说难受,只有停下来休息,我感觉到病人有些害怕,双手紧紧地抓住简易床沿,于是安慰他,让他不用紧张,不要怕,在床上好好躺着就行,别用力,抬担架的人会注意安全的。停下来休息换人的时候,王学光还给大家说:“我是第一个报名搬迁的,现在是最后搬过去的。”看得出来他对于搬迁靖安充满了期待。大家打趣地对他说;“早晚都会搬过去,你今天不就搬过去了吗!”他也跟着大家笑起来。天麻坪最后跟王学光家搬迁的杨文友说“这个鬼地方,以后打死都不会再来了”,这样的话惹得大家大笑。
“悬空”的王学光终于“踩”在了实地!
眼看着快要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同大家打了一个赌,说剩下的距离我可以坚持不轮换,一口气能把病人抬到救护车上。结果看着不远的距离,但因山路难行,另外一边轮流了三次才到公路边,我坚持抬到了最后。虽然是大冬天,我们厚厚的棉衣早已被汗水浸湿了,担架上的绳套在脖子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王学光之子搭建的简易担架
送上救护车的王学光一家
早上十点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辛,我们终于抬着王学光从天麻坪到了公路边,救护车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救护车,我们都感到欣慰。带上行囊,全家团圆,走出困守的大山,走向平坦开阔的城市。我们终于无所愧疚的,把王学光一家人平安顺利送到了靖安。
护航走上幸福路
汗水浸透了棉衣,但值得!
虽然充满了辛勤与汗水,但我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我相信我和更多的扶贫干部,都愿意用我们的一小步,帮助他们走出脱贫致富的一大步,衷心祝愿他们在新的环境越过越好,在奔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寄
语
在靖安,就医、就业、就学都远比高寒偏远的天麻坪要方便得多。王学光一家已踏上了新的道路,可以谋求新的生活,学生可以更加安心学业,劳动力可以出去务工。希望王学光的子女们可以学会父亲敢于抉择的勇气,和面对病魔从不放弃的坚毅,为子女一辈铺就的新人生路是王学光最深厚的爱。愿他们新的人生更加顺遂。
编审|徐靖
编辑|谭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