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工作,确定一例由猪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病例,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PCR
驻马店市某猪场头猪持续发生以发热、体表出现弥漫性皮肤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猪场按按常规解热及抗生素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经筛选敏感药物以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
1、发病情况
驻马店某规模化猪场育肥猪持续发生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体表出现弥漫性出血为特征的疫病,猪场先后按多家饲料公司、兽药厂技术员推荐的治疗药物和控制方案进行处理,用过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氟苯尼考、洁霉素、黄芪多糖等药物,用药后效果不明显,该病发病率达10%以上,病死率达90%。
2、临床表现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5℃,呼吸困难,喘气明显,耳根、颈部、背部,胸前、腹壁和四肢内侧等处,出现鲜红色充血区,病程长者中心部位形成黑褐色痂皮。
3、剖检变化
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切面出血或灰白色;肺脏膨胀,质地实变,表面有灰白色斑块。肾脏肿大变形,呈土黄色,被膜剥离后可见肾表面有暗红色出血点。肝脏肿大黄染,胆囊充盈。
4、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学诊断
4.1.1直接涂片观察
无菌取病猪的脾、肺、肾脏、淋巴结、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有革兰氏阳性细长杆菌和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4.1.2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剖检病猪的脾、肺和肾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在37℃培养24h后在平板上可见到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的白色菌落,一种在血平板上不溶血,另一种有不完全溶血现象。经染色镜检后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细小杆菌和两端钝圆球杆菌,经生化鉴定为丹毒丝菌和巴氏杆菌。
4.1.3动物试验
取脾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用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以0.2mL经皮下接种小鼠2只,在接种后3d,试验小鼠2只均发生死亡。从其心血和肾脏中检出红斑丹毒丝菌和巴氏杆菌。
4.2药敏试验
将两种细菌液分别涂布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以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药物包括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等13种。结果表明,丹毒丝菌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高度敏感,巴氏杆菌对阿莫西林高度敏感。
根据以上临诊断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猪场发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丹毒及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5、控制措施
1)发病猪只,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和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大群添加10%阿莫西林和10%恩威星恩诺沙星粉剂。对病情较重的猪只可用5%葡萄糖加蓝盾VC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2)平时应坚持定期对圈舍四周、地面、用具进行消毒。
3)做好保温与通风干燥工作。
4)做好猪群圆环疫苗免疫工作。
(图文)网络营销需要精细化的统筹优雅100是如何拿下迪士尼的瓷器活儿?当前时间: